公司名称:西安圣影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三路橙仕空间801室
电 话: 029-89189967
手 机: 13709113077
邮 箱: 124612589@qq.com
摄影造型的光线处理
一、摄影造型的基本光线
灯光按照光线的造型效果可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五种光型。布光往往不只是运用一种光型的灯光,而是对各种光型的灯光进行综合运用。
1、主光
主光是用来描绘被摄主体外貌和形态,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用来照亮被摄体最富有表现力的部位。当选定了拍摄角度以后,被摄体具有什么样的明暗造型效果,主要靠主光来形成,它在画面上形成明显的光源方向、亮部、阴影和投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起主要的造型作用,它塑造了被摄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其它光的配置都是在主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起着主导作用,突出了物体的本质属性。人工光是对自然光的模拟,太阳只有一个,所以主光一般只有一个。当被摄人数较多时,如果一盏主光灯不够用,可以用数盏灯并排在一起,从同一个方向进行照明,共同作为主光使用。
主光多处于前侧光的位置,它与相机镜头轴线的夹角不同还构成了正常主光照明、面光照明、宽光照明、窄光照明。 正常主光照明光源一般在被摄体左或右的前侧45 o左右的位置上,被摄体表面明暗搭配比较适中,物体的轮廓姿态、立体形状、影调层次等方面都比较正常,人们的视觉感受比较正常。
面光照明即光源在被摄对象的前方,或在拍摄位置左或右的15°至30 °位置上,光线的任务是照明被摄对象大部分面积,使其表面有小面积的阴影,光线有明确的投射方向。这种光线照明基本上属于正面光照明。面光照明比较适合拍摄高调画面。面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区域远远大于暗的区域,对于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不如其他几种主光照明形式。
宽光照明即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侧前方60 o左右的位置上,同正常主光照明相比较,宽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面积比较大,暗的面积比较小;同面光照明相比较,宽光照明使被摄体表面亮的面积比较小,暗的面积比较大。在表现物体立体感和质感方面,宽光照明强于面光照明,弱于正常主光照明。
窄光照明光源处于被摄体侧前方15 o左右的位置,接近于侧光照明,可在被摄物体表面形成较大的暗的阴影区域,亮的区域面积很小,这种照明形式有利于强化被摄物体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采用窄光照明拍摄人物,一般情况下需要注意不要出现“阴阳脸”的照明效果。窄光照明有利于拍摄低调画面,有利于表现深沉、深邃、恐怖、神秘、沉重等主题。
2、辅光
辅光又称补光,用来补助主光照不到的阴暗部分以提高暗部的照明水平,减弱被摄体的明暗反差,使阴影部分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次和质感,起辅助造型作用。辅光的强弱变化可以改变影像的反差,形成不同的气氛。一般主光和辅光的光比为3:1~4:1。若光比大,影调硬;光比小,影调软。
辅光一般采用散光灯。辅光的方位在照相机位置,从正面补助照明被摄对象。处理这种光要注意其亮度,不能超过主光的亮度或与主光亮度相等,以避免画面中的主体出现双影并破坏画面主光的造型效果。
3、轮廓光
轮廓光是用聚光灯从侧逆光(见图2-15)或逆光(见图2-16)的方向投射向被摄体,它使被摄体产生明亮的边缘,勾画出被摄体各部分的轮廓形状,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背景之间分开,使被摄体在画面上更为醒目,也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轮廓光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光,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约为1:1到1:2之间。但轮廓光不宜过强,否则会使轮廓“发毛反白”,还要防止它投射到镜头上,以免出现眩光,使画面成为一片灰白色,成为废品。
轮廓光一般采用聚光灯。轮廓光的方向在被摄体的后面,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成
30度水平角。轮廓光的高度与照相机镜头轴线成30度至60度垂直角。水平角太小,落地灯架会摄入画面,若使用悬臂灯架可避免这种现象;垂直角太小,光线会射入相机镜头,使画面产生光晕现象,要注意使用遮光罩。
4、背景光
是照亮被摄体环境、背景用的一种光,如自然光中的环境光,它可以消除被摄体在背景上的投影,使主体与背景分开,衬托背景的深度。背景光的亮度决定了画面的基调,暗背景使画面产生肃穆、沉静、阴郁的气氛;亮背景使画面产生平和、轻松、活跃的气氛。高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可与主光亮度相同或略高于主光,形成洁白明净的背景 ;低调画面,背景光亮度要低于辅光,形成深沉的背景;中间调画面,背景光亮度在主光和辅光之间,约为主光的2/3,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主体亮部的背景会显得暗些,主体暗部的背景显得亮些。画面的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背景光一般采用散光灯,以均匀照亮背景为宜。如果用落地式散光灯照亮背景,散光灯的位置在被摄体后面以不被摄入画面为主。
5、装饰光
也称修饰光。它是用以弥补画面内以上所有塑造形象不足的地方,突出被摄体某一细部造型的质感,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如眼神光,头发光,服饰光等。 当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依次布局完善以后,分析被摄体的局部的亮度是否合适,层次表现是否完美,如不够理想,就用修饰光修饰这些局部的细节部位。所以修饰光的角度要准确无误才能起修饰作用。修饰光不宜过分强烈,否则会出现过亮的光斑,破坏了整体布光效果,要与环境协调,做到合情合理。
二、布光程序
以不同方向和高度的光线组合来运用上述的五种光型,能拍摄出不同光线效果的画面,塑造各种理想的形象。但并非每次摄影都非得用上全部光种,不必“五光俱全”,而是应根据被摄体的特点,拍摄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来选用。一般情况下,仅用主光和辅光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布光时,首先应布置主光,确立主体的初步造型;然后配以辅光弥补主光不足之处,使明暗过渡自然,改进未被主光照亮部分的造型,调节明暗面的光比。为了区分主体与背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可加轮廓光照明,根据拍摄题材的需要,打上背景光,确定整个画面的基调。如果主体的局部细节造型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使用装饰光加强整体造型与美感。
布光过程要控制好各种光型间的光比,各种光线应和主光和谐一致。
三、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和暗部的受光量差别。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脸部是关键部位,而且亮面与阴影面的反光率基本相同,所以通常把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反射出来的亮度比当作光比。
光比影响着人像摄影的明暗反差、细部层次和彩色人像中的色彩再现。光比较小时,被摄者亮部与阴影面的影调反差较小,容易表现出被摄者脸部的丰富层次和色彩;但若光比太小,影调又过于平淡,立体感也偏弱。光比大,被摄者脸部的影调反差大,显得影调生硬,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色彩比较难兼顾,细部层次也有所损失。一般来说,人像摄影要获得正常的影调反差,光比一般应控制在3:1~4:1左右,这样的光比对于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都适用。光比大,有利于表现“刚”的效果。如拍摄成年男性、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年轻女性常用小光比。
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对暗部进行补光。
从人们感觉上来说,反差本身也造成一种气氛,并给主题增添带有感情色彩的味道。光比大,往往使人感到含蓄、凝重、深沉、肃穆的气氛;光比小,往往使人感到平静、舒畅、愉悦的气氛。因而,人们将利用反差有力地表现主题,用暗反差格调表现人物坚强的性格,描写精力集中的神态,刻划夜晚的气氛或室内生活的情景,渲染神秘色彩或悲惨境遇;用亮反差格调表现户外生活及其环境气氛,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如何测量光比呢?现代的测光表,大都用“EV值”(曝光值)标示光线的强度,把亮部和暗部EV值的差作为2的幂就是光比。若亮部EV值12,暗影EV10,光比为1:4。如果没有测光表,在连续照明光源下,也可以使用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分别近测被摄者脸部的亮部和暗部反射亮度得出光圈值,求出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