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西安圣影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安市雁塔区高新三路橙仕空间801室
电 话: 029-89189967
手 机: 13709113077
邮 箱: 124612589@qq.com
论光线处理与画面造型
最近一直在拍一些广告片和形象宣传片,作为摄像师,深刻体会到了光线对画面造型的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光线的处理来看一下会对画面造型拥有怎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所有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和体,即通过肉眼看过去一个物体都有它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体积。假设我们现在正在拍摄一个物体,摄像的真实性要求我们要在二维的画面中展示出三维的空间特征,所以我们才能怎样让这个物体在镜头里能呈现出它的空间深度、立体形状、画面的结构呢?
在展现空间深度时,作为一个摄影师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调小相机的光圈来加大景深,以此展现空间的深度,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是处处都适用的,比如在拍摄人物时,我需要的是浅景深,但是又想突出人物所处的空间感,那此时通过光圈调节肯定不是最佳的方法。此时我们可以在任务前面摆上一盆盆景作为前景,被摄人物的光线比盆景的光线强,会形成近暗远淡的效果,这时,在不改变光圈的情况下利用光线前后的对比也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空间感。那我们在具体操作中怎样利用光线来塑造画面的空间感呢?
在外景拍摄中 ,日光是我们的主要光源。在顺光的条件下,人物和物体均被阳光照明,连传播光的介质也会被阳光照亮,这时在明亮的背景上影响空间透视的因素——大气厚度就会被减弱或者消失,所以空间透视感就不显著,画面就会显得很平淡。而相反的,逆光能够照亮空气中的每一个小的尘埃和蒸发的小水珠,但却不能照亮面向摄像机的物体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鲜明的明暗对比,被摄物体的的调子和色彩就会受到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综上所述,我们在外景拍摄中可以利用光线照射的方向选择,控制画面的空间表现,也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控制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明暗的对比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放烟雾的方法配合适当的光线处理,以此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如果在内景中,则我们可以利用人工光源光线的亮度分配来模拟生活中的空气透视的效果,造成影调的透视。下面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假如摄制组正在棚内拍摄一个家园访问栏目,有实物作为背景,这时为了塑造画面的空间感,我们可以把人物后面的实体背景照亮,而把前景的亮度适当降低,利用近暗远淡的效果来塑造出空间的透视感,也可以调解灯光的光比,控制远近景物的不同反差来营造空间感。
在拍摄中,不管是人或者是物体,我们最主要的都讲求对物体立体感的表现,这样才能表现出真实感。照明所形成的光影结构和变化是塑造画面立体感的重要的实施手段,是画面造型的关键。同一物体在不同方向的光线的照射下,立体形态的表现不同,影调的层次感越丰富,各个面表现的立体感就越强。所以不同的光线照明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对于物体立体形状的视觉效果,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各种光线对物体立体形状的表现:
顺光和散射光其投射的方向和拍摄方向一致,所以物体的表面特征能全面再现,但明暗变化小,影调的层次感不丰富,物体的立体形状就不突出,物体在画面中的表现就会表现的很平;侧光、斜侧光和直射光会使物体表面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有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这样物体的表面就有了阶调有了变化,显示了物体的立体形状,对物体的立体形状的表现会起到明显的效果。在为了突出物体的立体形状,我一般会选择强光,因为强光照明亮暗间距大,反差强烈,容易突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在拍摄风光摄影时,一般我也会考虑利用逆光以此达到剪影或者是半剪影的效果,但是这里必须说出的是逆光照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在光源不变时,一般我会调整摄像机,注重对拍摄点、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高度、的选择以及对镜头焦距的调整。
在拍摄中,摄像师往往会注重对物体表面结构的描写,例如在拍摄人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注重人物皮肤的质感,像小孩的脸蛋一般会显得红润、细腻、富有弹性。物体的质地感觉是人们认识和区分物质的标记。构成物体质地感觉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物质的软硬、冷热光泽等,所以物体的表面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镜面的表面结构、粗糙的表面结构、透明的表面结构、光滑的表面结构。那么我们在拍摄中怎样正确的去表现物体的表面结构呢?
镜面的表面结构是指具有镜面反射的物质,例如在去工厂拍摄时会涉及到一些表面非常光滑的抛光金属等物质,它们对光线的反射率较高,会形成较大的亮暗差距,因此在反射角上能看到的光源形成的亮度,便物体表面或局部产生亮度很高的亮斑,而在其他角度上反光很少,因此亮度较暗。在对光线的选择上,我们一般就会通过前侧光和测光的照明下,使物体的表面形成较大的明暗差距,但不会形成刺眼的单向反射光。只要适当的在暗部增加补助光,减少明暗的亮度间距,就能很好的表达出物体的质感。对于光线的性质选择,我们一般会选择散射光。因为散射光的光线较柔,这样物体的表面不会形成强烈的光斑,这时适当提高辅助光的亮度减少物体表面的亮度差距,就会很好的展现物体表面的质感。
当我们在拍摄岩石等这类粗糙的表面结构物质时,表面比较粗糙,高低起伏变化不规则,凹凸不平,对投射来的光线呈漫反射状态,方向性不强,所以不像镜面的表面结构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光斑。这时用侧光或者前侧光对物体进行处理,就会是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部分形成受光面、背光面及阴影,这样物体的表面起伏就大,物体表面的质感就会被强化、被突出、被夸张,甚至于能形成颗粒。
有一次在拍一个酒的广告,其中有一个画面是要对乘酒的高脚杯进行特写。像这种玻璃制品的物质的表面结构是透明的。这类物体对投来的光线一般呈单向反射和折射,在物体表面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亮度不均的光点光斑。这种物体我们最好采用逆光或者侧逆光,使光线穿过透明物体,显示其特点的同时,在透明的正面或侧面最好是加上柔和的辅助光,以保证物体正面形和质感的表达。但是在布光的同时又要注意对光比的控制,避免其出现光斑而破坏物质的质感。在拍摄古装的时候很容易涉及到丝绸这一类光滑的物品,像这类具有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是介于镜面和粗糙表面之间的物质表面。这种表面结构对光线的反射既不像镜面反射那样集中,也不像漫反射那样没有方向。这类表面结构的物质对光线的反射是有方向的,但在反射角上却看不到光源的形象,但部分光线却能像漫发射那样向四面八方射出。这时只要选择使用较弱的直射光线或者是散射光,根据拍摄角度来确定画面中光滑表面质感的表达程度后决定灯位,就能比较理想的突出物体的光滑的质感。
客观的世界存在这无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物体用灯光进行不同的处理,配合镜头的拍摄效果,就可以在二维的画面中取得较好的三维效果,完成画面的造型。